郭书玉——斯里兰卡总理府展览作品赏析 || 2025年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是中斯建交68年,为进一步宣传中斯两国友谊,更好地推动中斯两国艺术文化交流互动,共同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路径,用影像见证和书写中斯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的国际责任,以“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为主题的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征稿现已正式启动,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踊跃报名。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本次大展主题为“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包含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寓意,既要把中国推向世界,也要把国际先进摄影文化、优秀摄影作品引入中国,在双向交流中取短补长、各取所长。
此次大展不仅致力于推动国际摄影交流,同时也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一个闪耀的摄影艺术展示舞台,是一个展示中国摄影人的底气、精神与理想的平台。本次大展鼓励摄影爱好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镜头宣传中国壮丽河山、历史征途、发展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力量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名者可通过创新手法,使其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摄影协会之一。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主席罗梅什先生(Romesh de Silva)是斯里兰卡国家摄影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分会领导者,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他在黑白影像和胶片摄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
九州摄影整合国内外摄影资源、影会策展、画廊展、联合建设摄影基地、专业摄影培训、出版摄影集等,为在中国摄影界塑造摄影品牌、服务摄影人成长、共享摄影资源、推动摄影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九州摄影已连续两年在斯里兰卡举办中国斯里兰卡文化摄影展,百余名摄影师的上千幅作品在斯里兰卡巡回展出,推介的中国摄影家王宁作品被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得到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的高度肯定。现九州摄影诚挚邀请,德艺双馨的摄影人、胸怀国之大者,携文质兼美的个人创作、积极参加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图为斯里兰卡总理府
参展摄影师:郭书玉
九州摄影全国理事会理事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九州摄影特约讲师
荣获2022年度中国艺术摄影十杰摄影师称号;
荣获2023年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金奖;
荣获2023年度亚太摄影金像奖;
荣获2023年度全国摄影大赛特等奖;
荣获2023年度摄影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荣获第五、六、七届亚太影艺摄影金鹰奖;
荣获德国汉堡国际视觉影像博览会优秀奖;
荣获全球征集令--2024超影像大赛特等奖;
荣获“美丽中国·美丽英国”2024国际艺术展铜奖;
荣获中日韩海上国际邮轮摄影书画展“艺术观念类”金奖;
荣获2024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美好家园”主题展览金奖。
我热爱生活,想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人间真爱,大自然之美,这是我喜欢摄影的动力。摄影丰富了我的生活,提升了个人审美及捕捉精彩瞬间的能力。不论拍摄什么题材,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喜欢和尊重拍摄对象,用“心”拍摄,最大限度表现作品的内涵、生命力,视角冲击力。还要用“情”拍摄,用镜头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参展作品赏析
《白蛇传情》
《大美中国》
《瓷韵》
《嫦娥奔月》
《江南老家》
《梦里水乡》
《洱海情思》
《白族刺绣》
《扁舟佳人》
《茶马古道情》
《丝路遗韵》
《古韵双姝》
《荷塘悦色》
《龙门飞天》
《梦回徽州》
《青花之舞》
《三生三世,巍巍太行》
《水墨婺源》
《太行精灵》
《月下独舞》
《醉美江南》
《如诗如画丽人舞》
本刊评论
视觉叙事中的东方诗意:从传统美学到当代表达的摄影探索
在快节奏与信息洪流充斥当代的图像世界里,这组作品如一缕清风,带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回归东方美学的深处。摄影师郭书玉以极高的审美自觉和技术掌控力,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自然意境与现代构图思维相结合,营造出一幅幅如梦似幻、却又情境真实的东方画卷。整组作品不只是影像的堆叠,而是一场关于文化、风景与人物关系的视觉叙事,是对“人-景-意”三者关系的深度再现。
首先,构图与色彩处理展现出极为成熟的摄影语言。画面中以冷色调的蓝、青为主,佐以温润的橙红、金黄点缀,使得视觉节奏极富层次。第一张作品中,两位身着戏服的女性在薄雾弥漫的徽派建筑前起舞,水袖如云,轻盈飞扬。摄影师郭书玉通过统一的蓝调打底,强化了梦境般的视觉氛围;而人物动感的动态造型,与背景中静态的山水与建筑产生鲜明对比,构成一种如水墨画般的虚实交融之美。传统戏曲与现代摄影技术在此交汇,既保留了古意,又赋予其新生。
第二张沙漠图像将舞者、骆驼与自然地貌巧妙融合。摄影师郭书玉并未拘泥于纪实,而是创造性地加入舞者的姿态与服饰,使荒凉的沙漠显得灵动而富有生命力。人物动作的柔美与沙丘的起伏形成韵律感极强的对比,而背景云层的光影变幻则增添了一种戏剧性的张力,带来情绪上的震撼与静谧交织的美学体验。
第三张以青花瓷为背景的作品,则将中国陶瓷艺术与现代人像融合得恰到好处。大面积的瓷器陈列,带来了极强的重复与秩序感,而模特以一袭青白渐变礼服与瓷瓶相呼应,在色彩上达成完美统一。她的姿态内敛温婉,眼神略带神思,仿佛在倾听古瓷的回响,也让观者在文化意象中获得沉静与诗性的共鸣。
而在第四张作品中,摄影师郭书玉大胆利用枯木与黄昏构建出一种带有神话色彩的超现实场景。模特如树精般蜷伏于残木之上,身着金黄曳地长裙,身形与树干几乎融为一体。弯月低垂,天地苍茫,一种孤绝却不悲凉的情感在画面中隐隐流动。此作体现出摄影师对于“意境”的精准拿捏与叙事能力的深化:美不仅存在于光影之间,更在于文化隐喻与象征背后的精神延展。
第五、第六张作品则重回江南的水乡意境。无论是站在木桥之上的仕女,还是竹筏上一身素蓝纱裙的女子,摄影师郭书玉都将“烟雨朦胧”的中国式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背景中若隐若现的白墙黛瓦与人物衣饰在色彩与结构上的呼应,使整幅画面如同唐诗宋词中跃然的风景,诗意与情感并存。摄影师在雾气与柔焦中保持了人物的清晰度,从而在梦幻之中保有现实的质感,成功捕捉了“空灵”与“留白”的东方视觉哲学。
第七幅作品展现的是异域文化的融合与视觉盛宴。身穿孔雀羽衣的女子与真孔雀并肩站立在水中,背景为亭台水榭与远山云影,整幅画面具备极强的仪式感和构图平衡。服饰的华丽、孔雀的神性气质与自然环境的静谧形成了层层递进的美感。值得一提的是,摄影师郭书玉并未让服饰与孔雀喧宾夺主,而是通过灯光与色彩处理,使画面整体协调而和谐,避免了因元素过多而产生的视觉冲突。
整组作品还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在于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摄影师郭书玉塑造的女性形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柔弱或符号化“古典美”,而是处处散发着文化自信、内在力量与审美张力的现代东方女性形象。这种结合传统审美语汇与现代意识的表达,让作品在视觉美学之外,更具时代精神与文化思考的深度。
综上所述,这组摄影作品是一种对东方美学当代表达的深刻探索与诗性实践。摄影师郭书玉不仅以精湛的技巧驾驭复杂的构图与色彩处理,更重要的是他以一种敬畏与理解的态度,深入传统文化肌理,通过光与影的组合进行重新书写与重构。在喧嚣与浮躁的当代影像环境中,这样一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诉说美,更讲述文化,沉淀情感,给予观者在视觉之外的思想回响。
这不仅是一组摄影作品,更像是一组活着的画卷,是流动的、会呼吸的视觉诗歌,是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梦境之间搭建的一道文化桥梁。它让我们看到:在摄影艺术的镜头下,中华文化的美,依旧可以焕发出令人屏息的光辉。
本刊编辑: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