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璞——参展作品赏析 | 2025第三届成都国际摄影周·报名展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11-20
浏览量: 57 

参展摄影师:张纯璞

四川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
镜头,是我与世界对话的母语。
我痴迷于光与影的戏剧,也沉醉于黑与白的纯粹。
在我的视角里,世界是高对比的:无论是街头转瞬即逝的强烈色彩,还是黑白影调中剥离出的结构与情绪,我会用镜头将其提炼出有故事感的视觉诗篇。
我的创作根植于纪实。我追寻那些充满张力的真实瞬间——一道光分割墙壁的锋利,人群中一抹色彩的跳跃,或是一张面孔上深刻的故事感。我只是光影与真实的发现者和翻译者。
期待能透过我这支专注于高对比与纪实的镜头,为生活封存那些粗粝而鲜活的瞬间,将平凡场景转化为不平凡的永恒画面。
参展作品赏析

《红与黑的和弦》
作品说明:建筑弹着红色的高音,他哼着黑色的低音;脚步是节拍,橱窗是共鸣箱——整个都市,都在这场光与影的二重奏里,轻轻摇晃。

《牌坊下的耕耘诗》
作品说明:用竹筐写诗,谷粒是押韵的字,弯腰是分行;“文化大院”作了标题,而土地,是永远读不尽的注解。

《弯腰的云》
作品说明:他把自己弯成田埂的形状,肩上的白袋盛着阳光——而天上的云,正学着他的姿态,低低地向土地鞠躬。

《掌心里的银河锻造术》
作品说明:他握着焊枪,像握着一根银河的焊条——蓝焰是星云,火花是星尘,在锈迹斑斑的宇宙里,焊接新的星座。
本刊评论
摄影师张纯璞:镜头中的人文交响与技艺诗性
摄影师张纯璞的这组作品,深入解读了城市、乡土与工业场景的人文内涵。他以色彩为语言、构图为思维、光影为灵魂,在都市的冷峻、乡土的质朴、工业的炽热之间,构建了一套“以景见情,以技传意”的摄影语言。每幅作品不仅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拥有深刻的情感穿透力,充分展现了他对多元题材摄影的深刻洞察与扎实功底。
《红与黑的和弦》:张纯璞通过高对比度色彩构图,将红色建筑的热烈与黑色人物的冷峻巧妙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碰撞。人物的动态与建筑的静态相互映衬,既展现了都市空间的艺术美感,又传递出城市人的孤独与沉思。
《牌坊下的耕耘诗》:采用人文纪实手法,聚焦农人劳作的瞬间。竹编斗笠的质感和“文化大院”牌坊的人文符号相呼应,暖黄的谷物与深蓝的天空色彩层次分明,既凸显了乡土耕耘的质朴之美,又传递出文化传承的厚重底蕴。
《弯腰的云》:运用人物与环境的对比构图,将劳动者的黝黑身躯与白色粮袋、湛蓝天空形成色彩与形态的反差。人物弯腰的姿态与天空的云朵构成视觉隐喻,既展现了乡土生活的艰辛与坚韧,又传递出劳动者如“云”般默默承载的奉献精神。
《掌心里的银河锻造术》:采用微距特写手法,捕捉焊接时的电光火石。深蓝的弧光与金属的锈色形成冷暖对比,焊花的细碎光点宛如银河般璀璨,既展现了工业技艺的精湛,又传递出劳动者掌心里的创造伟力。
摄影师张纯璞的系列作品,是人文交响与技艺诗性的精彩对话。他以镜头为媒介,在城市、乡土与工业的不同场域中,既记录了生活的多样切面,又赋予了场景以人文的温度与艺术的深度。其作品既有对色彩与光影的精妙把控,又有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挖掘;既有都市的先锋表达,又有乡土的质朴叙事,更有工业的力量呈现。以“于场景中见人文,于技艺里显诗性”的创作追求,呈现了一组极具高度与深度的摄影杰作。
本刊编辑:璎琪

摄影师娄仙景佳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