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佳作赏析>摄影师何建农佳作赏析

摄影师何建农佳作赏析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11-21
浏览量: 51

image.png

摄影师:何建农

中国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2002年开始学习摄影

2009年作品《云中人家》发表在《合肥晚报》10月刊

2013年作品《共同奋战》,在《中国摄影》杂志社"走进南京石化"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作品《古迹女王宫的遐想》,在《中国摄影》杂志社"走进安徽影友联谊会"中获"二等佳作"的荣誉。

2018年北京摄影函授学院优秀学员。

2019年4月作品《美在风雨中》,发表在《中国摄影报》。

2019年作品《独舞蓝池》,刊登在《大众摄影》杂志第12期。

2020年作品《桥》荣获第20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的"工业建筑"摄影类优秀奖。

2020年9月作品《绽放》,发表在《中国摄影报》。

2020年作品《秀外慧中》《舞出心情》在首届合肥摄影艺术双年展艺术类中入选。

2020年在摄影师课堂专题摄影辅导班学习期间中评为"优秀学员"。

2020年11月作品《一丝不苟》,发表在《中国新影报》。

2021年3月作品《秀外惠中》,发表在《中国摄影报》。

2022年1月作品《烟雨徽州》,发表在《中国摄影报》。

2022年6月文章《小甜品怎么拍》,发表在《中国摄影报。

2025年9月4幅作品入展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并荣获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铜奖。

2025年10月作品《地貌之美》发表在《大众摄影》。

佳作赏析

 image.png

《碧池叠彩》

image.png

《黄龙多彩池》

image.png

《翠彩映波》

image.png

《九寨沟五花海》

image.png

《翠峰澜彩》

image.png

《石流树峙》

image.png

《雪麓林岩》

image.png

《水墨徽州》

image.png

《烟岚云岫》

image.png

《天隙岚彩》

 

本刊评论

摄影师何建农:镜头中的山水匠意与光影灵犀

摄影师何建农的这一系列作品,堪称对山水景观的美学解构与技术升华。他以构图作为经纬,光影为笔墨,色彩为神韵,每幅作品既记录了自然奇观,又展现了艺术创作的感染力,深刻揭示了他对山水摄影的洞察与匠艺追求。

《碧池叠彩》《黄龙多彩池》:何建农采用分层构图法,细致铺展黄龙钙华池的层叠肌理与碧蓝池水的色彩层次。阳光在水面的折射使池色如翡翠般变幻,钙华的金黄与池水的碧蓝形成强烈视觉碰撞,既展现了地质景观的科学之美,又传递出自然造物的艺术张力。

《翠彩映波》《九寨沟五花海》:通过对称式构图,使湖水与天空的倒影形成镜像对话,拓展了画面的空间纵深。他精准捕捉九寨沟海子的色彩渐变,从深翠到湛蓝的过渡宛如天然调色盘,山林的绿意与湖水的彩韵交织,尽显九寨沟水景的梦幻与纯净。

《翠峰澜彩》:以广角构图展现山水的壮阔之势,山峦的层次与湖水的波澜在画面中形成“刚与柔”的视觉对话,天空的云彩与山间植被色彩呼应,传递出山水相依的雄浑与灵动。

《石流树峙》《雪麓林岩》:巧妙把握动静对比技巧,水流的动感与岩石、树木的静态形成张力,或用慢门柔化水流,或用高速快门定格水的跃动,使石的冷峻、水的灵动、树的生机在画面中交融,尽显山水间的生命律动。

《水墨徽州》:大胆运用黑白影调,剥离色彩干扰,让云雾的层次与山峦的轮廓在黑白灰的交响中呈现出东方水墨的写意神韵。他捕捉云雾的流动节奏,以大场景构图展现云海的浩渺,山峦如墨色剪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传递出徽州山水的空灵与诗意。

《烟岚云岫》:延续水墨意境的表达,以大场景留白构图让云雾成为画面的“流动笔触”,远山在云雾中层层递进,营造出“咫尺千里”的空间感,尽显传统山水美学与现代摄影的精妙融合。

《天隙岚彩》:运用框景构图,以山林枝叶为天然画框,聚焦山间缝隙中透出的钙华池与远山,使画面既有局部的视觉焦点,又有整体的空间层次,色彩的对比与场景的嵌套,尽显山水景观的隐秘之美。

摄影师何建农的这组作品,是山水匠意与光影灵犀的精彩对话。他在自然山水的勘探中,既恪守了景观摄影的纪实性,又赋予了山水以艺术的诗意与哲学的深度。其作品既有对地质细节的精准刻画,又有对山水意境的宏观营造;既有色彩斑斓的视觉冲击,又有黑白写意的意境留白。

本刊编辑: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