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热门影展>于永玲——特等奖作品赏析丨第八届九州摄影“航拍摄影”大赛

于永玲——特等奖作品赏析丨第八届九州摄影“航拍摄影”大赛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07-16
浏览量: 46

image.png

瞰九州风华,奏时代华章!

随着2024年第七届航拍摄影大赛圆满落幕,备受瞩目的2025年九州摄影第八届航拍摄影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赛以“翱翔新视界·镜述天地情”为主题,面向全球摄影爱好者、专业飞手及创意团队发出邀请,以无人机镜头为笔,换个方式做摄影,换个角度看世界,描绘云端下的壮丽山河、人文万象,共同探索航拍艺术的无限可能。

回顾往届辉煌,第七届大赛圆满收官

2024年第七届航拍摄影大赛参赛者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广泛的题材、新颖的构图、丰富的画面,展现了城市发展、自然奇观、生态保护等多元主题,为观者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绘就不一样的九州风采、中华风范。部分获奖作品更在九州艺术馆及全国多个城市巡展,引发公众对航拍艺术与社会议题的深度共鸣。

为进一步弘扬航拍摄影文化,发挥航拍摄影“上帝之眼”的创作价值,用大视角、大胸怀、大气魄艺术再现山河壮丽、时代发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精彩瞬间,九州摄影正式启动第八届“航拍摄影”大赛,将凝聚优秀摄影人以时代佳作诠释绚丽的风光、时代的故事、民族的人文、中国的文化,为航拍摄影人打造独立而专业、艺术与文化交融的作品展示舞台,推动中国航拍摄影走向国际创作舞台。

现诚挚邀请广大航拍摄影人踊跃投稿,与九州摄影一起用现实主义精神、浪漫主义情怀共创中国摄影荣光、彰显中国摄影价值,一起为美好生活、国富民强助力添彩!

无论是记录雪山之巅的第一缕曙光,还是捕捉都市霓虹中的烟火故事,2025年第八届航拍摄影大赛期待您的镜头成为连接天地的桥梁。让我们以天空为幕,以光影为语,共同书写航拍艺术的新篇章!

经由业内专家评选,第八届九州摄影“航拍摄影”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名单,诚邀获奖作者参加线下颁奖盛典!(名单公布顺序不分先后)

---   特等奖   ---

image.png

摄影师:于永玲

国家级影像组织三重认证(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

河北省摄影艺术生态链核心构建者(省摄协优秀会员/唐山市摄协理事/唐山市老摄影家协会19分会会长/丰南区摄协副主席)

跨领域视觉文化传播者(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宣教分会理事/多平台签约摄影师)

重要荣誉里程碑:

2017 初绽锋芒

·《功课、练功两不误》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友联谊会三等奖

·《水墨张家界》《鬼手效应》河北金融系统第二届职工摄影展铜质收藏奖,记录优秀奖 

2020 破界生长

·《山村节日》第二十二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纪实类铜奖 

2023 多维绽放

·《龙飞凤舞》第五届全国旅游摄影大赛创意航拍百家奖

·《孝在行中》第25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艺术类铜奖

2024 国际对话

·《百姓生活》香港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新闻纪实类铜奖

·《祖国在我心中》第26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纪实优秀奖

2025 巅峰时刻

·《永恒瞬间》2025全国手机摄影大赛金奖

·《水下长城》2025全国航拍摄影大赛特等奖

·《繁华变奏交响曲》香港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精英奖

专业学术路线:

2018《蓝色畅想曲》《曲线协奏曲》《巧夺天工》三作品登载在《中国摄影报》

2018《赶山》刊登在《大众摄影》

2019中国三门峡自然生态国际摄影大展特约作品《悄悄话》

2023《滑板上的小哥俩》获《中国摄影报》专题推介

2023《新能源阶梯》于《大众摄影》发表

2024年中国金融家杂志发表《凤凰飞进大学校园》

学习强国、光明图片网等国家级平台多维度传播

从观景窗到触摸屏,变的是介质,不变的是凝视时代的温度,以手机镜头重释纪实美学,在金融系统的理性经纬与乡土中国的感性肌理间,构建数字时代的视觉人类学样本 。希望在之后的摄影之路上能带给大家更多美的享受。

image.png

特等奖获奖作品《水下长城》  作者:于永玲

获奖评语:

作品以极具包围感的全景方式呈现湖泊与山脉的交错轮廓,天空与湖面各占画面的一半,呼应出天地浩渺之感。此幅作品展现了摄影师于永玲对地形构造与光线层次的精准掌握,尤其是对蓝绿色调的统一处理,使整幅画面富有宁静与恢弘的力量。

本刊编辑:昭昭

作品赏析:

image.png

《盐田落日》

image.png

《我是红旗的一角》

image.png

《雪山下的草原营地》

image.png

《青山框境·路畔悠情》

image.png

《日照金山》

image.png

《云雾缭绕》

image.png

《星落牧径》

image.png

《田园风光》

本刊评论:

大地之镜·时代之歌——从自然到人文的影像叙事

在本组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于永玲以俯瞰视角串联起广袤天地间的自然肌理与人类文明的壮阔图景,呈现出一组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叙事张力的航拍影像。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多样的地理面貌,更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涵与时代精神。

首幅作品以落日余晖下的盐田为题,夕阳的金光如同液态流银,铺洒在错落有致的盐池之上。画面中的风车点缀其间,构成了工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景。摄影师于永玲采用低角度斜射光强化了水面的反光效果,使天地之间仿若一面镜子,倒映出流云与霞光,极具诗意。在构图上,画面呈现出强烈的几何秩序感,水池的网格线条与天际的自然云纹交织出对比之美。

第二幅作品则完全转向人文题材,展现了成千上万的人群汇聚于城市广场,组成国旗图案,场面宏大而庄严。摄影师于永玲选取了垂直俯拍视角,强化了人群构成图案的仪式感与视觉秩序,体现出集体主义文化的凝聚力。远处现代化建筑与背景城市天际线遥相呼应,象征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社会凝聚力。

画面中既有成排的蒙古包与整齐的停车区,也有远处耸立的雪山与草原牧道,空间感被极大拉伸,构建出宏观生态图景。摄影师于永玲巧妙地利用构建物的“取景框”将蜿蜒山路与河谷囊括其中,观众仿佛被邀请进入这片梦幻绿野之中,体验人与风景互动的妙趣。日出照耀下的雪山为背景,前景是一群架设长焦相机等待光影转瞬即逝的摄影人。这一幕是摄影师于永玲对“摄影者与被摄者”关系的深度致敬,也是在影像中嵌入摄影自身的元叙事。

最后一组四宫格画面则聚焦在现代农业与交通建设,展示了中国当代农村机械化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场景。列车、联合收割机、货运卡车依次出镜,形成鲜明的时间节奏与动感线条。上帝视角强调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空间的重塑,而农田的秩序结构也映射出现代中国的治理逻辑与技术进步。

总体而言,这组作品最大亮点在于摄影师于永玲对“大地书写”的敏锐感知。无论是盐田、水体、草原、城市广场还是高速铁路,摄影师于永玲都能通过精准的时机选择与结构构图,将静态景观转化为叙事空间。色彩控制方面,作品善于运用冷暖对比与明暗节奏,营造出鲜明的情绪氛围。而主题表达上,作品不仅呈现了地理空间的多样性,更映射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动态关系。

这不仅是一组摄影作品,更是一部关于大地与人民、传统与现代的视觉史诗。摄影师于永玲借助无人机与航拍技术,将地面视角升华为鸟瞰之眼,在高度与广度之间寻找影像表达的新可能。这种视觉上的“抽离”反而让我们更真切地看见自己所处的土地与时代,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边界与联系。

本刊编辑: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