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莉——参展作品赏析 | “光影铸魂·时代共鉴”——2025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摄影展区



金秋时节,艺术之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引领下,充分发挥作为国际艺术领域内知名品牌,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公共文化活动之一,中国·宋庄国际艺术节举办的良好契机,在国内外摄影组织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摄影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协调机制、北京摄影收藏协会、九州摄影共同举办,九州艺术馆承办的“光影铸魂·时代共鉴”2025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摄影展区,现征稿通道已开启,邀请国内外摄影人、摄影团体、机构等积极投稿!
2024年的宋庄文化艺术节24场主题展览、12个系列文化活动,涵盖绘画、陶瓷、雕塑、音乐、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已经让艺术节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今年九州摄影将展现摄影“文艺两新”的责任与担当,主动响应时代召唤,顺应人民期待,融入其中,以摄影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和表达方式,传递中外、今昔信息与情感。
共同打造一场跨越文化与地域的视觉盛宴
作为本次2025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摄影展区,展览将以影像艺术为媒介,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佳作,展现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通过镜头捕捉的瞬间,观众将能领略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以及自然奇观,感受摄影艺术所传递的情感与力量。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更是一场心灵的交流与碰撞。
九州艺术馆作为主展馆,以二层展厅、4000余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呈现“纪实与人文”“生态与未来”“实验影像”三大主题展区,此外,摄影大师的系列作品将在此同台展示,相互对话,展现摄影艺术在记录时代、反思文明中的多元力量。
以影像为媒介,艺术创作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
摄影是无需翻译的世界语言。本次国际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狂欢,为中国摄影界注入了国际活力,更让世界看见中国当代艺术的开放胸襟与文化自信,让宋庄进一步成为全球摄影人灵感碰撞,想不断探索的艺术中心,为深化区域国际交流,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激活文旅消费与产业升级,提升国际影响力,文化外交助力!
摄影创作团,从“流量”到“留量”
展览期间组织摄影创作团以影像为杠杆,进一步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为地方影像数据库留存珍贵资料,同时进行公共美育普及,开设大师摄影课程进校园等活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撬动地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协同发展,将“快门瞬间”转化为“长尾价值”,成为文化强国战略落地基层的创新范式。
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期待与您相聚,共享光影盛宴!
九州摄影以展示中国摄影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共筑文化强国为己任,为摄影师成长成才全方位策划包装、全球宣介推广;为摄影作品诠释、策展精益求精,拓宽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同步实现路径;为中国摄影走向国际摄影舞台、树立中国摄影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精神不遗余力。相信九州摄影的匠心精神、丰富资源、专业品质等定能为摄影人圆梦、摄影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九州摄影陪伴中国摄影人前行,期待与您在中国·宋庄相聚,追逐艺术梦想,共享光影盛宴!
参展摄影师:余莉
北京摄影收藏协会会员
荣获2025年度中国摄影百花奖。
本人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工作期间就很喜欢摄影,经常协助单位拍摄活动照片,退休后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摄影培训班,系统学习了专业知识,摄影技术有了较大提升,同时对摄影的热情也愈发高涨,无论走到哪里,只要看到漂亮的景色、精美的瞬间,都会忍不住拍摄下来,留住宝贵的时刻。
多幅作品发表在摄影杂志上,《顺义鲜花港》《顺义鲜花港-蝴蝶的世界(一)》《顺义鲜花港-蝴蝶的世界(二)》收录《奋进时代·盛世华章》国庆特刊(2024);《仙境》《云带》《冰糖葫芦》三幅作品参展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空中摄影展厅”,《仙境》荣获优秀作品奖。
参展作品赏析
《轿子胡同》
《一飞冲天》
本刊评论
京味深巷与丹彩飞檐:都市肌理中的文化回响
在本组作品中,摄影师余莉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描绘出北京城市肌理中沉淀的历史与文化气息。一张记录胡同深巷的作品与一张描绘古建屋檐的画面,构成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交错的对话,也呈现出摄影师余莉对于传统与现代并存状态的敏锐观察。
第一幅作品中,锈迹斑驳的牌匾上写着“轿子胡同”几个大字,诉说着胡同历史的久远与北京街巷的沧桑气息。狭窄的巷道、灰砖灰瓦、电线杂布,构建出典型的老北京街景。纵深构图带领观者视线穿越过这一片喧嚣都市中罕有的宁静角落,而远处一线天光的透入,也赋予了这条胡同一种希望的延伸感。画面中的细节——墙面张贴的通知、电表箱的老旧质感、管线的纵横交错——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真实而立体的日常面貌。
而第二幅古建作品则将观者的目光引入另一种视觉盛宴:朱红柱、绿琉璃瓦、缠枝花卉与旋纹勾连的彩绘构成了壮丽的屋檐,犹如展开的华盖,庄严而典雅。摄影师余莉巧妙采用仰视角度,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凸显建筑之巍峨与工艺之精妙。这种色彩的饱和度控制恰到好处,既保留了真实感,又强化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中国古典建筑之美在当代语境中的视觉延续。
两幅作品一静一动,一旧一华,看似风格迥异,实则共属北京文化肌理的不同维度。前者是生活的肌肤,后者是文明的骨架,共同建构出摄影师余莉对城市文化肌理的深度感知。
总的来说,本组作品在题材选择与构图表现上均展示了良好的摄影修养,具备纪实与审美的双重价值。摄影师余莉没有止步于视觉再现,而是用镜头探索并讲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故事,体现出摄影作为“时间之光”的本质功能。
本刊编辑:尚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