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军——斯里兰卡总理府展览作品赏析 || 2025年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是中斯建交68年,为进一步宣传中斯两国友谊,更好地推动中斯两国艺术文化交流互动,共同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路径,用影像见证和书写中斯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的国际责任,以“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为主题的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征稿现已正式启动,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踊跃报名。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本次大展主题为“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包含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寓意,既要把中国推向世界,也要把国际先进摄影文化、优秀摄影作品引入中国,在双向交流中取短补长、各取所长。
此次大展不仅致力于推动国际摄影交流,同时也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一个闪耀的摄影艺术展示舞台,是一个展示中国摄影人的底气、精神与理想的平台。本次大展鼓励摄影爱好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镜头宣传中国壮丽河山、历史征途、发展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力量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名者可通过创新手法,使其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摄影协会之一。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主席罗梅什先生(Romesh de Silva)是斯里兰卡国家摄影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分会领导者,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他在黑白影像和胶片摄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
九州摄影整合国内外摄影资源、影会策展、画廊展、联合建设摄影基地、专业摄影培训、出版摄影集等,为在中国摄影界塑造摄影品牌、服务摄影人成长、共享摄影资源、推动摄影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九州摄影已连续两年在斯里兰卡举办中国斯里兰卡文化摄影展,百余名摄影师的上千幅作品在斯里兰卡巡回展出,推介的中国摄影家王宁作品被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得到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的高度肯定。现九州摄影诚挚邀请,德艺双馨的摄影人、胸怀国之大者,携文质兼美的个人创作、积极参加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图为斯里兰卡总理府
参展摄影师:蔡建军
自由摄影师 在参加全国省市各类摄影比赛中,荣获得过金奖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并刊登在摄影杂志上。
参展作品赏析
《弹指间》
《刚与棉》
《接班人》
《拉弓上玄》
《铺经线》
《玄上弓》
《压絮》
《一生为伴》
《总指挥》
《最后一针》
本刊评论
光影中的手艺:一针一线织就家的温暖
这组以传统手工棉絮制作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现出一种深厚而质朴的生活美学,也是一种对民俗文化的诗意凝视。画面中的人物不再是摆拍的模特,而是生活本身的主角。摄影师蔡建军凭借对光线与氛围的精准掌控,将劳动的动态和亲情的细腻交织成一幅幅温情而震撼的画面。
最打动人心的是摄影师对于“光”的运用。在幽暗的室内环境中,斜射而入的一缕阳光打在人物和棉絮上,使得画面主体在一片柔和光晕中格外突出。飞扬的棉花在光束中形成了动感的粒子流动,使静态的照片具备了时间的延展性。特别是那张男子在敲打弹棉弓时棉絮四溅的瞬间,细节清晰,动感十足,配合光影的舞动,几乎让观者能“听见”空气中棉花的飞响和工具的低鸣。
在构图方面,摄影师蔡建军以人物为核心,围绕棉絮的制作过程展开叙事。男人赤裸上身劳作的身影,表现出力量与技艺的结合;妇人稳稳地牵线与掌控节奏,呈现出经验与默契;而在一旁玩耍的孩童,则成为家庭传承的象征,连接着旧传统与新生代,增加了画面的温度与文化的延续性。
每一张照片都不只是记录,更像是一首带着节奏的视觉诗。棉花作为中国传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些画面里不只是“物”,而是情感的载体、家庭的纽带与文化的符号。摄影师蔡建军不仅记录了一项技艺,更是捕捉了一段生活的节奏与温度,一种代代相传、与自然和家族密切相连的生活智慧。
此外,整组照片在色彩处理上也极为考究。棉絮洁白,人物肤色自然,背景沉稳暗色,不但凸显了主体,也避免了画面杂乱,使得每一帧都沉静而有张力。尤其是在浓郁光影的背景之中,明暗对比极具戏剧张力,使画面富有层次与故事性。
综合而言,这组作品在纪实摄影的基础上融入了极强的艺术表现力,不仅忠实再现了传统手工艺的过程,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富有情感的构图,唤起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共鸣与珍惜。它不是对“过去”的怀旧,而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注视:在这快速城市化的时代,有人仍在默默守护那些属于手工、属于家的温度。 这组作品既有技术的扎实支撑,又有内容的文化厚度,堪称现代纪实摄影与人文关怀的精彩结合。
本刊编辑: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