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林——斯里兰卡总理府展览作品赏析 || 2025年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是中斯建交68年,为进一步宣传中斯两国友谊,更好地推动中斯两国艺术文化交流互动,共同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路径,用影像见证和书写中斯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的国际责任,以“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为主题的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征稿现已正式启动,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踊跃报名。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本次大展主题为“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包含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寓意,既要把中国推向世界,也要把国际先进摄影文化、优秀摄影作品引入中国,在双向交流中取短补长、各取所长。
此次大展不仅致力于推动国际摄影交流,同时也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一个闪耀的摄影艺术展示舞台,是一个展示中国摄影人的底气、精神与理想的平台。本次大展鼓励摄影爱好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镜头宣传中国壮丽河山、历史征途、发展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力量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名者可通过创新手法,使其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摄影协会之一。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主席罗梅什先生(Romesh de Silva)是斯里兰卡国家摄影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分会领导者,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他在黑白影像和胶片摄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
九州摄影整合国内外摄影资源、影会策展、画廊展、联合建设摄影基地、专业摄影培训、出版摄影集等,为在中国摄影界塑造摄影品牌、服务摄影人成长、共享摄影资源、推动摄影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九州摄影已连续两年在斯里兰卡举办中国斯里兰卡文化摄影展,百余名摄影师的上千幅作品在斯里兰卡巡回展出,推介的中国摄影家王宁作品被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得到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的高度肯定。现九州摄影诚挚邀请,德艺双馨的摄影人、胸怀国之大者,携文质兼美的个人创作、积极参加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图为斯里兰卡总理府
参展摄影师:刘柏林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东莞市摄影家协会莞城分会副会长
国家职业摄影师三级
2024年4月15日在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网在线影展中展出;
2024年12月获得潮州古城摄影采风创作活动《铜匠》证书;
2025年3月19日作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网“在线展中”展出;
2025年,作品《长颈鹿》荣获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世界》栏目《空中摄影展厅》金奖。
从九十年代初拿起第一台海鸥相机至今,摄影早已融入我的生命。那时的相机是纯粹机械的,每一次按下快门都伴随着清脆的"咔嚓"声,仿佛在提醒我:这一瞬间,不可复制。
胶片时代,摄影是慢的艺术。一卷36张的胶卷,每一帧都弥足珍贵。取景、对焦、测光,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全神贯注。冲洗照片时的等待,就像拆开一份未知的礼物,充满期待与忐忑。那些因曝光不足而模糊的画面,因对焦失误而虚化的影像,都是成长的印记。
从海鸥到尼康,从胶片到数码,器材在变,但对光影的追求始终如一。现在的相机功能强大,可以轻松捕捉每一个瞬间,但我依然怀念胶片时代的仪式感。那种对每一帧画面的珍视,让我学会了用心观察世界。
三十多年来,摄影教会我耐心等待,教会我用心感受,教会我珍惜当下。那些定格在胶片上的光影,不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我对生活热爱证明。如今,当我翻看那些泛黄的照片,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温度。摄影,是我与这个世界对话的方式,也是我永恒的挚爱。
在光影交错间,我依然是那个怀揣梦想的少年,用镜头记录世界,用心灵感受生活。这就是我的摄影之路,简单而纯粹,一如初心。
参展作品赏析
《城市律动》
《索苏斯弗雷·沙漠奇观》
《碧波逸境》
《冰川秘境》
《尼加拉瓜大瀑布》
《企鹅的悠然时光》
《千帆竞渡·开渔》
《塔影映澳》
《五常粮库》
《绽放融合之美》
本刊评论
在文明与自然之间——一场视觉叙事的万里之旅
这组作品跨越了地理、文化与生态的边界,从城市立交的脉动到极地冰川的静谧,从沙漠黄昏的温暖曲线到碧海蓝天中的热带天堂,每一帧画面都以独特的视觉语言,述说着摄影师刘柏林对世界多样性的敏锐感知与深刻理解。作品集合了纪实、人文与自然风光三大主题,既具技术深度,也富有艺术张力,展现出作者驾驭不同题材与风格的娴熟能力。
从构图角度看,城市交通枢纽的鸟瞰图以极致对称的线条与结构美学展现出现代都市的秩序与张力。镜头向下,环状匝道如机械化的花朵,在混凝土与钢筋中开出理性的繁华。这种俯拍的设计强化了建筑的几何感,也引导观者反思城市运行背后的精密与冷峻。
自然类作品则充满生命力与色彩表现力。例如,企鹅栖息于沙滩的画面以低角度捕捉,强化了小型动物与宏大海岸之间的对比,形成温情且富有故事性的瞬间。而浩荡渔船破浪出海的作品则在动静对比中营造出极强的戏剧性,船只尾迹划破层叠浪纹,气势如虹,富有张力。
色彩运用是本组作品的一大亮点。在沙漠与冰川作品中,摄影师刘柏林巧妙利用光线斜射,捕捉到了自然肌理最美的瞬间。红沙丘的光影轮廓被夕阳雕刻得层次分明,而冰川的蓝白渐变则赋予画面一种梦境般的冷静与空灵,既是自然的壮美呈现,也是摄影师色温控制力的体现。
在拍摄手法上,运用了多样化的技术:既有无人机航拍带来的广角叙事,也有地面人文纪实中对瞬间情绪的凝固。比如圆形土楼中围圈跳舞的夜景作品,灯光色彩交织,人与建筑融为一体,不仅画面构图极具新意,更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符号感。而另一幅澳门城市远景图,则利用广角镜头和高空视角,捕捉城市与海天一线的宏大格局,展示了都市与自然交融的壮丽气息。
摄影的魅力不仅在于画面之美,更在于思想之深。在这组作品中,摄影师刘柏林呈现的不仅是风光之壮丽、人文之细腻,还有对生态环境、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等议题的深刻观照。比如冰川与渔港的并置,让人联想到全球气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而沙漠中的游客队伍,则隐含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永恒主题。
总体而言,这是一组构思缜密、风格多样、技术成熟的摄影作品合集。它不仅展示了摄影师刘柏林对光影语言的熟稔运用,也体现了其跨文化、多场景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作品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具备文化与自然的深层叙事张力,堪称现代摄影实践中“技术—美学—人文”三重维度的优秀融合范例。
本刊编辑: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