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礼丰——个人展参展作品赏析 | 2025丽水摄影节 “美好家园”主题展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10-17
浏览量: 63 
丽水摄影节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性摄影节庆活动,自2004年开始,已持续举办十二届,曾创下国内摄影节多个历史之最,已成为世界知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本届摄影节秉承国际性、学术性、产业性、多元性办节宗旨,聚焦“摄影+科技”“摄影+数字”“摄影+文旅”,充分彰显时代旋律和艺术交融,以摄影勾画秀山丽水活力城。
作为丽水摄影节的资深合作伙伴,本届摄影节由九州摄影策划的“美好家园”主题展,将通过镜头语言的深度解读与细腻呈现,进一步强化和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共生以及自然共融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提升人们对共同家园的珍视与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个人展参展摄影师:卓礼丰

卓礼丰,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乐清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2023年8月,作品《涂生涂长》(专题)入选2023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并展出;
2023年9月,作品《山•语》(专题)入选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并展出;
2023年10月,作品《山言矿语》(专题)获浙江省第八届群星视觉艺术综合大展(摄影类)银奖并展出;
2024年11月,作品《并非他乡》(专题)入选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并在中国摄影艺术馆展出。
2025年10月,作品《乡音未改》(组照)获第5届温州市摄影艺术展纪录类金质典藏奖。
个人展参展作品赏析

《乡音未改》组照

《乡音未改》组照

《乡音未改》组照

《乡音未改》组照

《乡音未改》组照

《乡音未改》组照

《乡音未改》组照
作品说明:
《乡音未改》组照
当下正值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协调发展并协同建设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本组照片围绕家乡乐清进行长期关注拍摄,一方面记录下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景观,呈现出祥和安宁的生态状况,给人一种梦回童年、乡音未改的感觉。另一方面隐藏了画面中许多当代元素,体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突出“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美丽中国”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本刊评论
田园诗画里的人间温度——一组乡村摄影作品的诗意解读
在数字时代的喧嚣中,这组乡村摄影作品如同一缕清风,将田园的静谧与人间的烟火娓娓道来。镜头所及之处,皆是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诗意,每一幅画面都承载着对乡土最深情的凝视,在光影与构图间,构建出令人心驰神往的田园乌托邦。
第一幅渔耕图,以雾霭氤氲的湖面为舞台,几艘红褐小船似被水墨晕染的色块,点缀在澄澈水面上。渔民的劳作姿态被定格成动态的诗行,竹竿与渔网在空间里勾勒出简洁的几何线条,远山如淡墨轻描的背景,让整个画面蒙着一层“轻烟漠漠雨冥冥”的朦胧美感。水汽的质感、渔船的拙朴与远山的空灵相互呼应,将江南渔乡的日常升华为充满东方意趣的视觉长卷。
第二幅田园小径图,堪称光影与色彩的交响。秋日稻田的金黄与新耕土地的深褐层次分明,晨雾或暮霭如薄纱般萦绕在田埂间,为画面镀上一层梦幻的柔光。骑行者的身影沿着笔直小径向远方延展,既点缀了空旷的田野,又赋予画面“归园田居”的叙事感。树木的深绿、作物的斑斓与道路的素白形成强烈视觉对比,却又在晨光的调和下和谐相融,把乡村土地的丰饶与生机渲染得淋漓尽致。
第三幅山水垂钓图,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哲思**藏进镜头。巍峨青山被云雾裁剪出硬朗又柔和的轮廓,澄澈河水如镜面映出两岸葱茏,白鹭立在枯木上的瞬间,让静谧的画面有了灵动的呼吸。垂钓者的孤影与远处桥梁上的标识相映成趣,自然的野趣与人类活动的痕迹微妙平衡,仿佛一首关于“天地人”共生的抒情诗,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山水间的悠然禅意。
第四幅湖岸村居图,凭借对称构图的精妙,把山、水、村的关系推向极致。连绵青山与湖畔民居在水面形成完美倒影,天空的云絮也被波纹揉碎成粼粼光斑。建筑的现代轮廓与山体的原始肌理碰撞出独特韵味,既显露出乡村发展的鲜活脉搏,又保留着自然赋予的宁静底色,宛如一幅“山为屏、水为镜、屋为韵”的立体画卷。
第五幅郊野行旅图,以极简构图勾勒出乡土的空寂之美。大片青绿作物铺展成无垠的绒毯,远山在薄雾中淡成一抹青灰,农人携犬的身影如墨点般落在天地之间,两棵树一左一右守护着田野的边界。画面的留白处满是“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诗意,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天地的辽阔,凝练成直击心灵的视觉低语。
第六幅绿野乡居图,用清新明亮的色调,捕捉到乡村生活的蓬勃气息。翠色欲流的田野如波浪般起伏,远山在轻雾中若隐若现,几台农用车与行人的身影,让这片绿野有了人间的温度。远处的庙宇飞檐与现代建筑相映,高压线塔的线条为画面注入一丝现代感,却未打破田园的宁静,反而让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土地上温柔共生。
第七幅麦浪青山图,将田园的壮阔与细微一并收纳。金黄麦浪在风中翻涌成流动的海洋,远山如沉默的巨人矗立天际,山脚下的村落与田野间的农械,让宏大的自然叙事里有了人间烟火的注脚。光线在麦芒上跳跃,在山体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把乡村土地的厚重与生机,刻进每一道明暗的纹理之中。
这组作品最动人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雕琢乡村的“滤镜感”,而是以真诚的视角,捕捉田园生活里那些平凡却闪光的瞬间:渔舟的橹声、田埂的足印、山水间的钓线、麦浪里的风语……每一幅画面都是对乡土的深情告白,在光影的编织中,我们得以看见乡村最本真的模样——那是自然的诗,是人间的歌,是永远值得被镜头珍藏的、温暖而鲜活的大地诗篇。
本刊编辑:楠楠

摄影师娄仙景佳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