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角下的艺术创新,越边界的视觉叙事——专访2025年全球纪实摄影大赛金奖摄影师 徐杰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10-15
浏览量: 58 
徐杰
网名上海杰哥。真名徐杰。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中文专业毕业。曾在复旦大学读过哲学。当过工人,做过专职团干部。出过国,洗过碗。年轻时喜欢文学创作,出版过30多万字的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和两本个人专集。
1983年通过社会公开招聘考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担任编辑记者,而后在中外多家媒体担任过记者、编辑、总编辑。后期自己创业办过公司,从事出国留学及国际交流工作。退休后爱上了绘画与摄影,作品曾多次获奖。摄影作品曾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大众摄影》杂志和《上海摄影》杂志上发表。
2021年10月,摄影作品《丝绸之路》获上海级别最高的摄影展“第十三届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入围奖。
2022年4月,在《第31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奥赛)及21届特别专题组巡回赛》中获了两项大奖。《夜归》获“夜景组”金牌,《迁徙》获“中国组”第三名,并获500欧元奖金。
2022年11月,摄影作品《牛羊大转场》被上海级别最高的2022“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入展。
2023年在奥地利MOTIVA摄影艺术巡回展(新“奥赛”)中摄影作品《下班回家》又荣获了一枚“夜景组”金牌。
2024年8月,纪实摄影组照《孟加拉儿童爱足球》入选中国第19届国际摄影艺术展。
2024年10月,艺术类摄影组照《悉尼冲浪比赛》入展“上海国际摄影节”暨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
2025年2月,被北京摄影函授学院评委2024年度“十佳摄影师”。
2025年3月,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摄影作品集《追光逐梦--徐杰摄影作品选》。
图文 / 徐杰
采访记者 / 杨红
前 言
追光逐梦
林路
徐杰短短五六年的摄影历程,是一次让人惊艳的追光逐梦之旅。
摄影术诞生伊始,就以“光画”(以光线绘图)命名。摄影人对于光影的迷恋,并且将其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延续了185年的努力,也留给人无限的悬想。徐杰一路走来,追逐光影的大千世界成果斐然,胜过无数摄影人可能需要十数年的磨练。他的摄影作品多次在《中国摄影报》和《上海摄影》杂志上发表。获奖和入围作品遍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展(奥赛)、奥地利MOTIVA摄影艺术巡回展(新“奥赛”)、上海国际摄影节暨上海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和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等等,让光影的追逐转换成梦想的天堂!
首先我们看到,光影构成的“唯美”是一种境界,可以是很高的境界,当然也是很难达到的境界。徐杰在光影把握上的能量,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视觉审美高度。然而,关键是如何将光影唯美的力量推向极致,自由挥洒心灵的色彩,力求寻找可能的深度,才是重心所在。其实,真正意义上将光影的魔力提升到创意的空间,就是将其形式的表现力从画意向更具摄影特征方向推到极致的一种样态。这让我想起了画家吴冠中20多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说过的话:“我们这些美术手艺人,我们工作的主要方面是形式,我们的苦难也在形式之中。不是说不要思想,不要内容,不要意境;我们的思想、内容、意境……是结合在自己形式的骨髓之中的,是随着形式的诞生而诞生的,也随着形式的被破坏而消失……”徐杰通过将摄影的表现形式推向极致的过程中,可以让我们发现人类大脑中栖居着多么巨大的影像元素,或者说是拍摄者的洞察力将其对摄影的理解深深地凝聚在一起,从而转换成更有摄影特征的表现力。尤其是凭借着对人生的热爱,对摄影的痴迷,徐杰已经一步步接近摄影美的形式感的极限——无论是《B门中的舞蹈美》中,光影和色彩的曼妙“登场”,还是《青花瓷》中光影色彩构成的极致体现,都呈现出徐杰对于视觉表现形式的天赋。
然而,美国摄影家康斯坦丁•曼诺思对摄影的光影色彩曾有过这样非常中肯的建议:“除了注意光影色彩的力量之外,我还希望在利用光影色彩的同时,强化瞬间的偶然性。光影色彩可能会给图像带来肤浅的外表,但是也能让平庸的瞬间产生生气和活力。”就我的理解而言,瞬间的重要性和光影色彩的魔力是相辅相成的,单一地追求光影色彩是有局限的。这一点,在徐杰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比如《澳洲斗牛斗马比赛》,不仅光影氛围迷人,更重要的是斗牛斗马者或激情或失落的多重瞬间,充分构成了人性的力量。又比如《生命大转场》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光影把握恰如其分且瞬间拿捏恰到好处的绝妙写照。甚至在《孟加拉儿童爱踢球》的系列组照中,我们看到了在光影瞬间之外更具创意的、不同凡响的视觉冲击力!
的确,对于创意而言,重要的就是一个“意”,也就是尽可能将美的形式变为有意义的作品,就要把个人的观念融入照片里。对一幅成功的创意摄影作品来说,画面中的独特内涵总是让人惊喜、值得玩味的焦点,而其间的表现手段却往往会被无意间忽视掉。因为无论绘画的笔触,或是摄影、制作的技巧都是可控的,通过大量的练习即可达到,而“意”才是金子中的钻石。当然,对于具有突破性的、创造性的摄影表现形态,正是将其“意”推向更高层次的助燃剂。
短暂的185年摄影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视觉实验与心灵冒险的历史。尤其是当摄影技术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之后,影像技术的实验与冒险也就和人类意念的产生构成了不可或缺的互动,从而导致了让其他艺术家比如画家所惊呼的:摄影在一百多年里已经走完了绘画数千年的历史,摄影已经死亡了!然而未必,因为摄影技术与观念的发展总是和人类的经验层面密切相关的,只要人类的创意欲望不泯灭,影像实验和冒险的历程也就永远不会终结。相信徐杰的努力不会在这一个完美的瞬间停下脚步,他的追光逐梦之旅,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作品赏析
《孟加拉儿童足球》组图

《孟加拉儿童足球》组图

《孟加拉儿童足球》组图

《孟加拉儿童足球》组图

《澳洲斗牛斗马比赛——拼搏》

《澳洲斗牛斗马比赛——激情》

《澳洲斗牛斗马比赛——腾飞》

《澳洲斗牛斗马比赛——力量》

《澳洲斗牛斗马比赛——冲刺》

《澳洲斗牛斗马比赛——爆发》

《冲浪比赛》组图

《冲浪比赛》组图

《冲浪比赛》组图

《冲浪比赛》组图

《青花瓷——乡间》

《青花瓷——倒影》

《青花瓷——鹊桥》

《青花瓷——水乡》

《青花瓷——青花》

《青花瓷——戏台》
摄影师徐杰以独特的创意手法,构建了一个既古典又现代、既静谧又生动的视觉空间。这组作品不是简单的图像叠加,而是根据不同瓷器造型、花色与环境人像图片进行和谐组配完成的影像创作。每件瓷器本身具有浓郁的工艺美感,人物协调自然地融入瓷器原有的画面之中,使影像与绘画及瓷器质感融为一体,并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动。人物的介入为瓷器注入了生命的气息,使得静物产生了情感与灵魂。人与瓷器的距离,既非疏远也非紧贴,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一种尊重与欣赏,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交流。这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摄影师对于生活、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和表达。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也引发了对于传统文化及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本刊评论
多元视角下的艺术创新,越边界的视觉叙事
摄影师徐杰的创作世界,如同一座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泉,在纪实与艺术之间自如穿行。每一次快门的释放,都是一次视觉与情感的编织,将观者引入充满惊喜与思考的影像之境。他的镜头既能精准捕捉生活中那些微小却有力的真实片段,又能在艺术表达中不断突破媒介的边界,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构建出超越现实的画面叙事。
在纪实摄影中,摄影师徐杰始终怀着一份深沉的热爱,贴近生活、走入现场。当他将镜头对准孟加拉的孩童,影像便仿佛拥有了呼吸——在简陋空地上奔跑追球的少年,没有专业的球场与装备,但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奔跑时扬起的尘土与纯粹的笑容,都被摄影师徐杰一一捕捉,凝结为一种未经修饰的、源自生命本真的热爱。而当场景转换至澳洲的斗牛斗马赛场,他的影像语言也随之转变,成为一场力量与野性的对话。他以迅疾而准确的抓拍,定格了骑手与动物之间充满张力的角力瞬间。尘土飞扬中力量的迸发、人与动物姿态的交织,构成极具临场感的视觉篇章,令观者仿佛亲历现场的激烈与炙热。
在拍摄冲浪题材时,摄影师徐杰进一步展现出对光线与构图的敏锐掌控。他巧妙借助自然光勾勒运动员的轮廓,利用海浪的动势完成画面的结构经营,将人与海洋搏击时的勇气、速度与美感融为一体,传递出人类面对自然时既敬畏又无畏的复杂情感。
摄影师徐杰的艺术探索并未止步于纪实领域。他持续拓展摄影的表达边界,尤其擅长将传统文化符号进行当代转译。在“青花瓷”系列中,他以瓷器的器型为视觉框架,将人物、风景与生活场景巧妙植入其中,使器物超越其物理功能,成为承载叙事与情感的意象载体。在色彩上,他延续青花经典的蓝白基调,偶尔施以点缀之色,营造出典雅而富有层次的视觉韵律;构图上则依据器型的弧度与结构进行内容排布,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共生。徐杰不仅重现了青花瓷的美学气质,更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内涵与观看维度。
2025年3月,摄影师徐杰在中国摄影出版社推出个人摄影集《追光逐梦》,集中呈现了他近五六年来的创作轨迹。在这段以镜头为笔、以光影为墨的旅程中,他凭借不懈的热情与创造力,逐渐形成独具个性的视觉表达。作品集中的每一帧,都是他艺术探索的见证,既记录技术的精进与风格的成熟,也传递出对生活与世界的深刻体悟。
综上所述,摄影师徐杰以持续的创新意识打破时间、文化与形式的界限,让摄影在纪实与艺术、传统与现代之间建立起对话的可能。他不仅拓宽了影像表达的疆域,也为观者与同行提供了一种值得追随的样本——在多元视角的融合中,寻找属于自身的视觉语言,正是这个时代影像创作者共同的追寻。
本刊记者:杨红

摄影师娄仙景佳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