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参展作品赏析 | 2025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



以“突破界限,智见未来”为主题2025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将在9月平遥古城拉开序幕。倡导全球摄影人“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创新的技术、深邃的思考,回应时代的变革,探索影像的无限可能”,现面向全球摄影师、策展人、机构团体征稿!
光影见证廿五载,平遥古城再启世界影像盛宴
廿五载的深耕与沉淀,铸就摄影艺术高地。创办于200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从中国摄影界的一株新苗,茁壮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摄影艺术标杆。
廿五载的坚守与创新,大展始终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将古城风景、文化等独特的历史空间巧妙转化为充满叙事张力的天然展场,摄影艺术与古城文化遗产的深度融合,赋予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地持续更新的文化活力。
廿五载风雨春秋,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万名摄影艺术家携37万幅作品参展,吸引了5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平遥观展,显著提升了平遥古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已成为平遥古城文化旅游领域的一张闪亮名片,不仅推动了中国摄影艺术的交流与传播,还促进了摄影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每一届大展都是一次对摄影艺术的深入探索和全方位展示,汇集了全球摄影家的智慧与才华。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融,东方与西方交汇,激发出无数灵感的火花。
让中国摄影人更卓越·让中国摄影艺术更繁荣
作为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长期合作方,九州摄影始终以“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为宗旨,以展示中国摄影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共筑文化强国为己任,为摄影师成长成才全方位策划包装、全球宣介推广;为摄影作品诠释、策展精益求精,拓宽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同步实现路径;为中国摄影走向国际摄影舞台、树立中国摄影形象、传播中国文化精神不遗余力。相信九州摄影的匠心精神、丰富资源、专业品质等定能为摄影人圆梦、摄影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开幕式现场。
2023年展览:组织策展大理国际影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丽水国际摄影节的九州百名摄影师联展,共组织2000余位摄影师,几万幅作品展出。独立主办首届“锦绣九州·魅力时代”国际摄影、书画大展,共组织300余位摄影师,3000余幅作品展出;独立承办的国际影展中国展区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与德国汉堡国际视觉影像博览会共组织200余位摄影师,千余幅作品展出。
▲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开幕式现场。
2024年展览:组织策划北京第二届“锦绣九州·魅力时代”国际摄影、书画大展;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上海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美丽中国·美丽英国-黄河儿女》2024国际艺术展;九州新气象 时代新华章——致敬新中国成立75周年摄影、书画大展;中日韩海上国际邮轮摄影、书画展;2024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2024FIAP世界摄影人大会“美好家园”主题展览;大黄山国际摄影大展;德国汉堡国际视觉影像博览会;哈尔滨国际冰雪季摄影大展等一系列大赛和影展,共组织5000余位摄影师,3万余幅作品展出。
2025年展览:哈尔滨冰雪季摄影大展;九州国际摄影大展;上海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BRTV金色时光 - 光影新视界》“空中摄影展厅”;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2025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摄影展区等,至6月已组织的一系列大赛和影展,共展出近3000位摄影师,3万余幅作品,辐射观众上千万人。
九州画廊:国际摄影家:尤斯曼、玛姬、曼雷、哈尔斯曼、扬·索德克及国内摄影家:吕厚民(拍摄江青拍毛主席拍照签名作品)、朱宪民、王玉文、王琛、吴健、李学亮、吴建斌、蔡元、王宁、沐青、东尼、黄昆、俞跃等国内外摄影家在九州画廊展出作品成功销售百余幅,且多幅作品被汉堡国际视觉影像博览会组委会、德国哈雷姆勒艺术纸、德国自然环境摄影协会、fotografiska摄影博物馆、德国柏林Welter墙饰公司、德国法兰克福P22室内设计公司、柏林Patrick城堡酒店等多家机构收藏。
金秋光影汇平遥,万千气象映九州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向过去的辉煌历程致以深深的敬意;展望未来,我们用光影为时代和人民描绘真实,用镜头为文化自信和自强谱写新篇章。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用当代摄影语言重新诠释传统美学的精髓,让古老的文明在镜头下焕发新的时代风采。
未来,九州摄影将继续发挥专业策展能力,担当摄影专业机构职责,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特设精品展区、独立展、联展等主题展区,为摄影人向全国乃至国际摄影艺术届汇报个人成果助力,期待着与各位摄影人、各业界同仁携起手来、共同期待、再创佳绩!期待着举九州摄影之全力助摄影人走向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期待着聚全体摄影人智慧和力量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再开新篇!
参展摄影师:丁明
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北京市摄影爱好者协会会员,新华社中国图片总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中新社图片库及IC东方(中国图片库)签约摄影师、九州摄影签约摄影师。
曾任北京市摄影爱好者协会、北京市东城区摄影家协会理事。
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四级高级法官、二级调研员。
1984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摄影理论,进行摄影创作与实践。
中国摄影函授学院第十期学员;1995年、1999年先后参加培训并经考试取得由劳动部颁发的《中一级人像摄影师等级证书》及《高级人像摄影师等级证书》。论文《试论数码摄影的版权保护》在2000年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法学专业毕业论文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多年来,二百余幅摄影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摄影报》(暨原《摄影报》)、《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法制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参加并入选多个国家级、省市级摄影大赛。
1992年作品《爱心呼唤》获“人道杯”全国摄影比赛一等奖;
1993年作品《上帝的愤怒》获第一届“邯钢杯”全国质量万里行摄影比赛一等奖;
1994年作品《穹顶》获《大众摄影》全国摄影月赛一等奖;
1995年作品《神往》先后入选“乐凯杯”全国摄影大赛及第一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
1999年作品《镜观车站》(组照)荣获第一届《北京车展》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
2007年作品《月上柳梢头,鸟巢黄昏后》荣获第七届《北京七日》摄影比赛一等奖;
2019年作品《流动的国徽》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优秀政法题材摄影书画作品展》“十佳”。
2025全国夏季摄影大赛金奖获得者。
PING YAO参展作品赏析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1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2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3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4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5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6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7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8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9
《劲风摧白发,躬身为书狂》10
PING YAO本刊评论
街头书摊:人文烟火与阅读温度
在城市的喧嚣角落,街头书摊如静默的文化孤岛,承载着岁月沉淀与人文情怀。这组摄影作品聚焦于此,以细腻镜头捕捉书摊内外的人和事,将阅读的温度、生活的烟火气,凝练成触动心灵的视觉语言。
画面里,书摊是无序中的有序。旧书堆叠,品类繁杂,却像等待被打捞的时光碎片。老人俯身于书堆,专注翻阅的姿态,是对知识本能的趋近。他们或戴眼镜、或披白发,在书页间探寻,将半生阅历与文字对话。那微微佝偻的脊背,是岁月刻下的痕迹,却因专注阅读,焕发对世界保持好奇的生机。书摊老板整理书籍的身影,与淘书者的专注交融,构成供需之外的文化互动——一方守护旧书生命,一方赋予阅读新生。
光影运用为作品增色。阳光洒落,给白发镀上柔光,让旧书封面的色彩层次分明。明暗交织间,人物轮廓被悄然勾勒,专注神情、手部动作的细节被放大。如老人指尖摩挲书页的褶皱,眼镜片反射的微光,都在光影里成为阅读虔诚的注脚。浅景深虚化背景,将书摊从城市环境中抽离,凸显人与书的核心关联,让观者目光聚焦于阅读的纯粹瞬间。
从人文视角看,这组作品是对“阅读场景”的另类记录。当电子阅读渐成主流,街头书摊是实体阅读的倔强坚守。老人群体成为书摊主角,暗合代际阅读习惯的差异——他们习惯触摸纸张温度,在旧书里打捞时代记忆。书摊价格牌“10元3本”的质朴,与老人随身携带的环保袋、旧布袋呼应,传递着节俭、务实的生活哲学,也让阅读回归最本真的消费形态:不为装帧华丽,只为文字相遇。
作品亦暗含对城市文化生态的思考。书摊虽小,却是公共文化空间的补充。它无关商业繁华,只凭人文引力,汇聚同频灵魂。老人拖曳行李、手提书袋的背影,是阅读之旅的延续——书摊不仅是买书处,更是文化漫游的起点。画面中行人与书摊的“擦肩而过”,则形成微妙对照:有人奔赴书摊的人文磁场,有人匆匆赶路,隐喻现代社会文化选择的多元,也凸显书摊作为“慢文化孤岛”的珍贵。
这组作品以老人为媒介,以书摊为舞台,演绎人文传承的朴素日常,让街头书摊从被忽视的角落,成为映照阅读初心、生活本真的人文窗口。每一幅画面,都是对“阅读不死、人文永续”的温柔呐喊,提醒人们:在城市疾行中,别错过这些沉淀着时光与温度的文化绿洲。
本刊编辑: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