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喜——参展作品赏析 | 北京老照片摄影艺术展



《影像里的故事 记忆里的北京》暨第三季《光影新视界》北京老照片摄影艺术展面向全市市民征集照片
8月1日至8月10日 ,BRTV《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将举办一个面向老百姓的影像艺术展,这是打破传统的,属于咱老百姓自己的摄影艺术嘉年华!这个活动展出的既有摄影名家大家的作品,也会有您呈送过来的作品,来投稿吧!现在就报名!
摄影,属于人人,人人属于摄影;摄影艺术嘉年华,是咱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我们在酷车小镇“和·艺术馆”的《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第三季收官盛典上等你!
参展摄影师:赵长喜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会员
荣获全球华人生态十杰摄影师称号;
荣获九州摄影“摄影名人堂·封面艺术家”称号;
荣获九州摄影“九州同心 · 共筑梦想” 庆七一摄影大赛银奖;
《万众一心》等5幅作品收录2024中英百名摄影家年鉴;
作品《木棉红》荣获第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暨九州摄影百名摄影师联展优秀奖;
《南岛晨曦》等3幅作品收录《奋进时代·盛世华章》国庆特刊;
《凝视》等3幅作品荣获2025“礼赞冰天雪地·光影金山银山”哈尔滨冰雪季摄影大展优秀奖;
《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瑶湾村》等3幅作品收录2025中斯百名摄影家年鉴。
荣获美国摄影学会“黄腹角雉杯”国际观鸟摄影大赛入围奖;
荣获2016年第五届中国·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优秀奖;
荣获鸟网2017年国际野生动物大赛入围奖二项及证书;
荣获2018年国际摄影大赛入围奖;荣获大庆市野生鸟《精灵》摄影大赛银奖;
荣获2019年中国鸟网首页鸟类精华。
2006年退休后,集中精力学摄影技术,增加了较好的摄影器材,主要搞风光人物摄影。2012年开始拍花鸟,两年后添了专用打鸟设备600定焦镜头。越拍越爱鸟类和大自然,身体也越来越好!从没得过病,经常去大山湿地湖海岸边,不去医院,尝到了搞摄影的甜头!我虽然年近80岁,但我努力学习摄影技能,把中国大好风光美丽的野生动物小鸟拍得更好!让全国全人类都爱鸟爱自然!保护环境!
参展作品赏析
《毛主席万岁》
《北海公园留念》
《我爱北京天安门》
《娘俩来大会堂前》
《我爱中华世纪坛》
本刊评论
这组老照片以黑白与早期彩色影像的形式,定格了普通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生活场景,凝聚了浓厚的时代记忆与人文情感。它们不仅仅是家庭的纪念片段,更像是一部微缩的时代影像史,为今日的观者提供了一扇穿越时间的窗口。
这组照片的拍摄背景多为北京天安门广场、劳动人民文化宫、工农兵公园等极具时代象征性的地标性场所。从这些构图中可以看出,摄影者有意将被摄者与国家象征融为一体,突出了“我与祖国共成长”的集体情怀。人物表情自然,服饰朴实,从红领巾、军帽、列宁装,到棉袄与手工毛衣,每一处细节都沉淀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摄影技法上看,虽然这些作品多为家庭纪念照,但仍不乏构图讲究和光影运用的匠心。例如人物的主体居中构图,与背景建筑形成稳定对称的画面关系,体现出当时群众摄影中对“庄重感”的朴素追求。照片中人物多面带微笑,神情真挚,光影的反差增强了人物轮廓的塑造,使画面饱含亲切与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照片虽经历时间洗礼,有的边角残破、色彩泛黄,却反而强化了它们“老照片”的历史质感。在数码摄影高度清晰的今天,胶片的颗粒感和自然老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魅力,使我们得以用情感的视角去体味“旧时光”的温度。
这些作品的最大价值不只在于摄影本身,而在于它们所承载的记忆与精神。每一幅画面背后,都是一段成长、一种信仰、一个家庭的历史。无论是举着拳头坐在天安门前的小孩,还是身穿军装神情自豪的青年,亦或是九十年代初冬阳下穿着花棉袄的女孩,他们都是那一代人的缩影,也组成了民族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这组老照片,让我们意识到:摄影不仅是影像的艺术,更是时间的容器。它保存了消逝的瞬间,也唤起了跨越世代的共鸣。在新时代的图像洪流中,回望这些老照片,更能激起我们对过往岁月的珍视与敬意,也提醒着我们继续用影像记录当下,传递情感与记忆。
本刊编辑: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