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华——电视台展播赏析 |《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空中摄影展厅



放飞摄影艺术梦想、展现中国摄影风采!
在数字化和技术创新的浪潮下,为更好地凝聚中国摄影人智慧和力量,助力当代优秀影像创作的发展和推广,助推中国摄影艺术不断前行,九州摄影继2024年9月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合作中日韩海上国际游轮摄影展之后,又将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创新版块《空中摄影展厅》合作,目前正处于栏目筹划及作品征集阶段,诚挚邀请广大摄影人踊跃参加!
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本次大展以空中摄影展厅作品轮播形式,持续在电视节目中推出不同风格、不同门类、不同年龄段的国内外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富有故事性的,散发着温度,流淌着暖意的精品佳作。多元荟萃、风采各异,为摄影人和大众之间搭建一个学习展示、互动交流的平台,并甄选优秀摄影师进行作品阐述,栏目视频将被永久收录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同时,优选每位获奖摄影师1幅作品在九州艺术馆展出,并将于4月8日、9月28日两次在九州艺术馆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
展播摄影师:杨胜华
杨胜华,国家高级摄影师、高级摄影教师、高级摄影培训讲师、国际摄影评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IPA)副主席,国际摄影家联盟(IUP)副主席,国际旅游摄影联合会(IFOTP)副主席,中华全国摄影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职业摄影师协会副主席,中国航拍摄影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全集》编委,亚太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富士胶片中国合作摄影师、香港电视台签约摄影师,《国际摄影》杂志社记者,中国摄影通讯社特邀记者,亚洲“一带一路”摄影大联盟高级影艺博士后,澳大利亚摄影家协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1980年开始摄影至今,上万幅(组)作品在世界各国摄影竟赛中获奖(展出)。先后获得第九届台中国际摄影艺术展全场唯一大奖,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赛金奖、世界摄影师年赛总决赛最佳摄影师,国际影艺联盟、国际数码影像协会全场最佳摄影师,希腊摄影学会授予中国荣誉金牌摄影师。
中国优秀摄影家十杰、全国时尚摄影十杰、亚太国际摄影十杰、IPA国际摄影十杰、国际摄影展览十杰、全球华人摄影十杰、十大摄影导师,达盖尔国际摄影艺术金像奖、世界华人摄影艺术金像奖、中华艺术金马奖、中国摄影(金龙奖、金鼎奖)创作成果奖、教育成就奖。
先后担任“亚太杯”国际摄影巡回赛、新西兰首届国际摄影巡回赛、Selena国际数码摄影巡回展、“画意春天”国际摄影擂台赛等国内外评委,“百团大战”超级摄影擂台赛军团师长(打擂导师)。
展播作品赏析
《风雨无阻游古城》
作品点评:作品拍摄于阴雨之中的风雨桥上,民族服饰的鲜亮色彩在灰蒙天色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摄影师杨胜华巧妙利用雨水和灰调营造出电影般的叙事氛围,每一位身着民族服装、手撑油纸伞的人物仿佛从时光中走来,在雨丝中缓缓前行。画面的横向构图与排布感极强的人物阵列强化了民族仪式感,成为传统与现代交汇处的一道视觉长廊。
《古城听雨》
作品点评:细雨如帘,打湿了石板路与河面,也模糊了远山与吊脚楼的轮廓,仿佛将整个古城封存于一层朦胧的水墨之中。这种极富画面感染力的气象处理,并非简单的效果堆砌,而是一种关于时间、情绪与记忆的审美重构。
《湘西苗家集市》
作品点评:摄影师杨胜华大胆抹去环境背景,专注于人物与物品的点状组合,将日常的乡村集市转化为抽象的社会横截面。这种“去场景化”处理强化了人物动作、服饰和物件的视觉语义,使得传统集市这一原本嘈杂的空间呈现出有序、极富节奏感的影像美学。
《古城雪之韵》
《漫游吊脚楼》
本刊评论
雨城慢镜:凤凰古城的时间切片
这组摄影作品以湖南凤凰古城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视觉语言与丰富的人文叙事,将一个承载着历史、民族与生活气息的边城,在风雨交加与灯火阑珊之间,缓缓呈现在观者面前。摄影师杨胜华并未止步于单纯的风光记录,而是以雨幕、光影与人物为线索,串联起一段属于“城与人”的柔软叙事。
从构图角度来看,摄影师杨胜华展现出极强的平衡感与秩序感。无论是大雨中的通景桥面人群,还是夜色里鳞次栉比的酒肆食铺,画面都具备极强的仪式感与节奏性。尤其是第一幅雨中人群列队图,伞下盛装者横跨整幅画面,如一幅壮阔的民族编年长卷,体现出摄影师杨胜华在空间调度与文化表达上的娴熟驾驭。
作品采用纯白背景与数百位集市人物的拼贴排列,形成一种极具现代设计感的“人类图谱”。它将本地集市的丰富面貌抽象化为一种视觉符号,仿佛将一个民族的生活切面在平面上展开,具有极强的信息密度与视觉冲击力。它不仅是一种摄影表达的探索,也体现了摄影师杨胜华对民俗文化“现代再诠释”的创作意识。
而在人物的刻画上,摄影师杨胜华巧妙地以民族服饰的色彩与雨景的灰调形成反差,从而突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文化身份。在第五幅画面中,身穿苗族服饰的女子独自踏着石桥缓缓前行,身影坚韧而温柔,背景则为黑白处理的古城,形成色彩与情绪的双重聚焦。这种对个体气质的突出与集体场景的对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情感深度,也传达出“人在历史与自然之间行走”的哲思意味。
吊脚楼上灯火辉映,木格窗后的人影、菜香、对话仿佛都能透过镜头传递出来。而水面上缓行的小舟、远处静游的白鹅,则为繁忙夜市增添了一份安宁。这种繁与静、光与影的呼应,使画面不只是记录生活,更像是沉浸于生活之中的再创造。
整体而言,这组作品不局限于对凤凰古城地理与建筑的描绘,而是深挖其文化、天气、民族、生活的多重语境,以极富画面质感与人文关怀的方式呈现出一座“活着的古城”。它既是时光流转的纪录,又是现代审美的诠释。摄影师杨胜华的镜头,是一种温柔的目光,也是一种静默的笔触,细腻地书写着古城中每一个风雨兼程的人。
这是一次视觉上的慢旅行,也是一段文化的深呼吸。
本刊编辑:张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