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入展作品赏析 |《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空中摄影展厅”



放飞摄影艺术梦想、展现中国摄影风采!
在数字化和技术创新的浪潮下,为更好地凝聚中国摄影人智慧和力量,助力当代优秀影像创作的发展和推广,助推中国摄影艺术不断前行,九州摄影继2024年9月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合作中日韩海上国际游轮摄影展之后,又将与北京广播电视台《金色时光-光影新视界》栏目创新版块《空中摄影展厅》合作,目前正处于栏目筹划及作品征集阶段,诚挚邀请广大摄影人踊跃参加!
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
本次大展以空中摄影展厅作品轮播形式,持续在电视节目中推出不同风格、不同门类、不同年龄段的国内外摄影师、摄影爱好者富有故事性的,散发着温度,流淌着暖意的精品佳作。多元荟萃、风采各异,为摄影人和大众之间搭建一个学习展示、互动交流的平台,并甄选优秀摄影师进行作品阐述,栏目视频将被永久收录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客户端。同时,优选每位获奖摄影师1幅作品在九州艺术馆展出,并将于4月8日、6月14日两次在九州艺术馆举行盛大的颁奖仪式。
入展摄影师:李夏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艺术摄影家协会会员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道路与桥梁工学学士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研究生院 环境工程硕士
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建造师
荣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武汉影像艺术中心收藏作品;
荣获24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个展);
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报名展(个展);
荣获第八届丝路影像博览会(个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荣获雅昌(深圳)艺术中心“瞬间的直觉”主题展;
荣获2025年福冈亚洲艺术双年展续--第二届影像展“光影无界”主题展等。
李夏,生活在中国上海。以摄影及影像为媒介。采用直接摄影方式关注当下,关注细节,以不同视角表达自我观念,通过客观景观的解构,探索生命、时间与自然的关系。
入展作品赏析
《M》
作品点评: 那条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围栏构成的巨大"M"形,在白雪覆盖中既像是大自然书写的字母,又如同命运留给观者的谜题。这种将几何美学融入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展现了李夏对形式语言的超凡掌控力。
《冬日恋曲》
作品点评: 在表现冬日恋曲的系列中,李夏的镜头温柔地抚过被白雪笼罩的房屋与建筑物。不同于寻常的雪景记录,他捕捉到了雪与建筑之间那种近乎神圣的对话——雪为建筑披上婚纱,建筑则为雪提供栖息的形状。这种双向的赋形过程,通过精确的构图和细腻的影调层次,呈现出令人屏息的静谧之美。白色在这里不仅是色彩,更成为连接天地的媒介,是寒冷与温暖的交界地带。
《救赎》
作品点评: 最具社会关怀的是那幅记录村庄铁栅栏上悬挂动物皮毛的作品。这些被展示的皮毛在白雪背景下呈现出残酷的诗意,每一张皮毛都是一个生命的终结符号。李夏摄影师没有直接展示血腥,而是通过这种间接而有力的视觉隐喻,唤起观者对动物权利的思考。这种克制的表达方式反而产生了更强烈的冲击力,体现了艺术家"少即是多"的哲学。
本刊评论
白色叙事:李夏镜头下的冬日诗学与生命沉思
在当代摄影艺术的星空中,李夏摄影师以其独特的"白色叙事"构筑了一道令人难忘的视觉诗学。作为斩获无数大奖的摄影大师,李夏摄影师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美学追求。他在白色调中构建的多重叙事——有时是公路几何的抽象演绎,有时是冬日村庄的抒情描绘,有时又是对生命伦理的严肃叩问——展现了一位艺术家对世界的多维思考。尤其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将镜头对准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日常奇迹。
李夏摄影师的艺术实践提示我们: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发现和救赎。他通过对白色不同层次的诠释,探索了时间如何在自然表面留下痕迹,生命如何在寒冷中保持温度。这种将形式探索与人文关怀完美结合的创作姿态,正是中国当代摄影最珍贵的品质。他的作品像冬日的阳光,看似清冷却蕴含温暖,在视觉享受之外,更给予观者精神的启迪。
本刊编辑: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