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静寻——斯里兰卡总理府展览作品赏析 || 2025年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是中斯建交68年,为进一步宣传中斯两国友谊,更好地推动中斯两国艺术文化交流互动,共同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路径,用影像见证和书写中斯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的国际责任,以“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为主题的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征稿现已正式启动,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踊跃报名。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本次大展主题为“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包含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寓意,既要把中国推向世界,也要把国际先进摄影文化、优秀摄影作品引入中国,在双向交流中取短补长、各取所长。
此次大展不仅致力于推动国际摄影交流,同时也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一个闪耀的摄影艺术展示舞台,是一个展示中国摄影人的底气、精神与理想的平台。本次大展鼓励摄影爱好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镜头宣传中国壮丽河山、历史征途、发展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力量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名者可通过创新手法,使其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摄影协会之一。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主席罗梅什先生(Romesh de Silva)是斯里兰卡国家摄影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分会领导者,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他在黑白影像和胶片摄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
九州摄影整合国内外摄影资源、影会策展、画廊展、联合建设摄影基地、专业摄影培训、出版摄影集等,为在中国摄影界塑造摄影品牌、服务摄影人成长、共享摄影资源、推动摄影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九州摄影已连续两年在斯里兰卡举办中国斯里兰卡文化摄影展,百余名摄影师的上千幅作品在斯里兰卡巡回展出,推介的中国摄影家王宁作品被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得到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的高度肯定。现九州摄影诚挚邀请,德艺双馨的摄影人、胸怀国之大者,携文质兼美的个人创作、积极参加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图为斯里兰卡总理府
参展摄影师:唐静寻
2012年起,我开始系统地进行摄影创作,专注于人文纪实领域,致力于记录民俗文化、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场景。通过镜头,我试图捕捉那些平凡却充满生命力的瞬间,展现社会变迁中的真实与温情。
从日常生活中挖掘独特的视觉语言,无论是城市角落还是乡村阡陌,我都以平等而真诚的态度去拍摄,力求呈现被摄者最自然的状态。记录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影像传递情感与故事。
参展作品赏析
《丰收的喜悦》
《璀璨排灯节》
《农闲戏趣》
《童趣行囊》
本刊评论
民间的温度——镜头里的乡土中国
这组作品以深情的目光回望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人文景象,从劳动到节庆,从艺术到日常,摄影师唐静寻将镜头投向最平凡却最动人的瞬间,构建起一幅多维度的民俗生活图谱。这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次审美与情感的回归,折射出摄影师唐静寻对本土文化深刻的理解与珍视。
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坐于高高垒起的玉米垛之间,面带微笑,手边是晒红辣椒的簸箕。玉米金黄而饱满,整齐堆叠,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农耕社会的丰收与富足。人物位置被巧妙置于对称构图中央,既强化了画面重心,又传达出“人是乡村核心”的文化观念。这一瞬的笑容不仅是生活的满足,更是土地的回馈与岁月的沉淀。
夜晚的灯会烟火场景,则将整组作品推向情绪高潮。观者手持彩灯、仰望夜空,璀璨烟火照亮四周,红色主调的火光与黑夜形成炽烈对比,渲染出热烈而神秘的节日氛围。摄影师唐静寻利用火光与人影之间的剪影关系,巧妙地勾勒出人群的形态与情感波动。镜头背后是摄影师唐静寻对民间文化仪式的尊重与敬意,这是一种集体性的欢庆,也是一种古老传承的现代重现。
第三幅戏台图,则将我们引入一场传统戏曲演出之中。蓝布为幕,两位演员正挥袖开唱,而台下坐满观众,他们或正襟危坐,或侧身凝视,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与文化共鸣。摄影师唐 静寻选取正面低角度构图,将观众与演员纳入同一视角中,既传递了文艺下乡的温度,也呈现出一种“台上台下共命运”的文化联结。蓝调色调的冷静中暗藏着热烈的交流,使整幅画面朴实而生动。
气球商贩的画面则以极简风格突出“动中之静”。画面左侧是一辆略显破旧的蓝色货车,而右侧是迎风而行、手扶气球的商贩,成束的卡通气球在灰蒙的田野背景中尤为醒目。这一冷暖对比构图不仅赋予画面鲜明的张力,也表达了一种深藏于乡村日常中的微妙诗意:一个人,一车气球,走村串户,带着城市的缤纷来到田野间,唤起了儿时的记忆与梦境的轻盈。
总体而言,这组作品构成了一种极具人情温度与文化厚度的视觉叙事。它不追求刻意的构图技巧或视觉奇观,而是在真实生活的肌理中,发现美、凝固情、传递信仰。摄影师唐静寻用朴素而充满情感的镜头语言,记录了那些正在逐渐消逝的乡村日常与民俗记忆,让观众在一幅幅画面中读懂土地的深情与生活的诗意。
本刊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