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南荣获——2025年度中国摄影百花奖



摄影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着世界的美好与变迁,传递着人类的情感与智慧。这是充满魅力和挑战的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活动,有着不可取代的艺术价值。
为深入挖掘摄影人才,充分展现摄影风采,鼓励和表彰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在影像引领创作、凝聚力量、攀登摄影高峰、举荐摄影人才、创作精品力作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专业摄影人;怀着赤诚之心,热爱摄影事业,以自己的独特视角与多样风格,勾勒伟大祖国不断前进的清晰脉络,用影像的力量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展现摄影艺术独特魅力的平凡摄影爱好者,树立了行业标杆,为摄影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重大成就的摄影人,九州摄影特举办中国摄影“百花奖”评选活动,给广大摄影人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激励创作热情,展示摄影才华,搭建交流平台,充分运用摄影艺术形式,展现更多优秀作品,促进和推动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
评选活动奖项分为多个类别,包括风光摄影、人像摄影、纪实摄影、创意摄影等,并将邀请中国顶尖摄影大师、专家学者、摄影界名人及行业协会领导组成评审团,以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评选出真正优秀的摄影师及摄影作品。
获奖摄影师:木南
木南,文学纪录片《废都》《秦腔后记》《古炉后记》制片人,贾平凹《记黄河晋陕大峡谷》文学纪录片总导演。
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里,跟随当代著名文学家贾平凹,记录与拍摄其文学艺术创作与生活过程,以严谨的史学态度,用敏锐的视角,长期捕捉与记录一位当代文学大家,定格其创作与生活的精彩瞬间,积累了大量丰富宝贵的研究资料。2002年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贾平凹生活摄影展》轰动文化界;2020年11月27日,首次联手华为在深圳展出题为《致敬时代--木南人文艺术摄影展》,从此确立了其独特的人文艺术摄影风格。2022年4月28日在贾平凹文学艺术馆举办《一个中国脱贫农民的告白》影像展,社会反响极大,新华社报道浏览量超百万。2023年4月14日受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了《致敬时代》木南眼里的中国这五年摄影展。
获奖作品赏析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焰舞系列》组图
作品点评:
这些火焰以超现实般的姿态游动、交织,有的似水袖挥舞,有的如灵魂起舞。摄影师木南在这些画面中准确捕捉了火焰瞬息万变的轮廓,并通过巧妙的光影控制,使火焰看似有形却难以捉摸,充满了灵动与张力。细看这些火焰的结构,不难发现它们仿佛也具备人性——有的温婉柔和,有的迅猛张扬,有的似低语,有的如怒吼,仿佛在燃烧中演绎着一场场无声的叙事。
本刊评论
火焰之歌:静谧与燃烧之间的生命轨迹
在这组作品中,摄影师木南以炉火为媒,展开了一次对人、自然与光影的深刻探寻。从老人安坐炉边的画面,到对火焰形态的连续特写,每一帧影像都宛若一首缓缓燃烧的诗,讲述着关于岁月、温度与灵魂的故事。
画面左侧是一位衣着朴素、手持念珠的老人,他神情安详而略显沉思,似乎正沉浸在炉火的温暖与回忆之中;画面右侧则是一扇透明炉窗内熊熊燃烧的火焰,明亮跳跃,映照出时间的温度。这种“人”与“火”的共处,在画面中形成强烈而动人的视觉对比。一边是沉静,一边是奔腾,彼此之间却并不冲突,而是和谐共生。火的温度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存在,它也象征着老人生命的激情未尽,精神的内在燃烧仍在继续。
艺术构图上,摄影师木南采用近距离拍摄与大幅填满画面的方式,极大强化了火焰的视觉张力。背景的黑色炉膛与橙黄火焰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主体,也营造出沉静与狂热交织的情感氛围。色彩的控制亦极为出色:高饱和度的金橘色跃然而出,与人物服饰的朴素灰褐色构成视觉层次的冲击,同时传达了温暖与内敛、喧哗与沉默之间的张力。
在整体艺术理念上,这组作品成功打破了静物与动态之间的壁垒。火焰作为极难捕捉的动态元素,被定格为一幅幅近乎抽象的画面,但其中的动态流转与能量传递却又丝毫未减。这种以极静之镜头捕捉极动之火焰的方式,恰恰体现了摄影师木南对“永恒”与“刹那”关系的哲学思考。
更深层次地说,这组作品隐喻着人与时间、人与自然的对话。火焰是时间的象征,它代表燃烧、消耗,也象征光与热的给予;而老人则是生命的载体,他见证了光阴的流转,如今安坐火旁,也仿佛是在聆听岁月低语、感悟人生温度。在这里,火不仅是温暖的源头,更是精神的投影与回声。
总体而言,这是一组极具情感深度与艺术张力的摄影作品。它既具纪实意味,也富含抽象美感,将人文情怀与视觉表现力巧妙融合。无论是对火焰形态的精微捕捉,还是对人物气质的深刻挖掘,都展现出摄影师木南卓越的观察力与艺术感知力。这不仅是一组关于火的摄影,更是一场关于生命温度的沉静叩问。
本刊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