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热门影展>钟新兰——斯里兰卡总理府展览作品赏析 || 2025年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钟新兰——斯里兰卡总理府展览作品赏析 || 2025年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作者: 九州摄影
发布时间: 2025-05-06
浏览量: 41

image.png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是中斯建交68年,为进一步宣传中斯两国友谊,更好地推动中斯两国艺术文化交流互动,共同探索艺术创作的新路径,用影像见证和书写中斯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共同体谱写新篇章的国际责任,以“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为主题的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征稿现已正式启动,欢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踊跃报名。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

本次大展主题为“镜头下的友谊:中国与斯里兰卡的美丽瞬间”,包含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携手共进、守望相助,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寓意,既要把中国推向世界,也要把国际先进摄影文化、优秀摄影作品引入中国,在双向交流中取短补长、各取所长。

此次大展不仅致力于推动国际摄影交流,同时也为中国摄影人提供了一个闪耀的摄影艺术展示舞台,是一个展示中国摄影人的底气、精神与理想的平台。本次大展鼓励摄影爱好者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镜头宣传中国壮丽河山、历史征途、发展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精神、弘扬中国价值、传递中国力量等,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名者可通过创新手法,使其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共鸣,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

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摄影协会之一。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主席罗梅什先生(Romesh de Silva)是斯里兰卡国家摄影咨询委员会的成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分会领导者,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他在黑白影像和胶片摄影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摄影展映世界·九州助飞摄影

九州摄影整合国内外摄影资源、影会策展、画廊展、联合建设摄影基地、专业摄影培训、出版摄影集等,为在中国摄影界塑造摄影品牌、服务摄影人成长、共享摄影资源、推动摄影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等发挥重要作用。九州摄影已连续两年在斯里兰卡举办中国斯里兰卡文化摄影展,百余名摄影师的上千幅作品在斯里兰卡巡回展出,推介的中国摄影家王宁作品被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永久收藏,得到斯里兰卡摄影家协会的高度肯定。现九州摄影诚挚邀请,德艺双馨的摄影人、胸怀国之大者,携文质兼美的个人创作、积极参加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image.png

image.png

 ▲图为斯里兰卡总理府

image.png

参展摄影师:钟新兰

image.png

2016年系统学习摄影,结业于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并获评优秀学员。2021年加入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专注于纪实摄影创作,常用器材为尼康系列。  本届参展作品:《大凉山便民火车》《康巴汉子》《民间手艺人》  。

专业履历:

〖展览〗  

2023年《战地码头》组照入展第23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24年《铁路夫妻》入展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中国”在线影展 ; 

2025年入展第三届斯里兰卡中国文化摄影展暨中国百名摄影家联展。

〖奖项〗 

2022年,中央数字电视摄影频道摄影展评,作品《坚守岗位》《慰问抗疫一线环卫工人》获优秀佳作三等奖;

“光影汇聚” 文字之都——2025全国旅游摄影艺术展,作品《抓鱼高手》获铜奖。

〖发表〗  

2022年7月,《人民摄影报》第27期发表作品《新时代巧娘》;  

2024年9月《中华英才》半月刊发布作品《稻花香里说丰年》。  

〖研修〗  

2024年,参加解海龙百名摄影师扶持计划川南摄影创作研修班以优异成绩结业。

参展作品赏析

image.png

《康巴汉孑》

image.png

《大凉山便民火车》

image.png

《民间手艺人》

本刊评论

烟火里的乡土中国,光影下的精神传承

这一组三幅摄影作品以极富人文关怀的镜头语言,将民族文化、地域记忆与百姓生活娓娓道来,构建出一个真实、丰富又温暖的中国式人间图景。每一帧画面不仅记录当下,更让观者感受到传统与现代、坚守与变迁之间的情感流动与精神交汇。

第一幅作品中的年轻男子身穿民族服饰,神情坚毅,姿态自信。他的目光坚定向前,身后是橙红色墙面与斑驳树影形成的光影交错,为画面增添几分神圣与仪式感。这幅作品不仅是对民族服饰之美的致敬,更象征着文化认同在年轻一代身上的觉醒与传承。摄影师钟新兰运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关系与静态构图,使人物成为画面的焦点,也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载体。

第二幅作品记录的是一列乡村绿皮火车前,村民们排队上车的场景。他们肩挑背扛,背负的是沉重的行囊,也是乡土生活的真实写照。火车上的“奔乡情”字样点题点情,使这趟旅程不仅承载了物理上的迁移,更象征着人们对乡土情感的眷恋与归属。摄影师钟新兰以低角度捕捉人物动作,增强了叙事张力,也拉近了观者与被摄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让人仿佛能听见他们喘息和脚步的节奏,感受到生活的沉实与不易。

第三幅作品则将镜头对准一位坐在老街门口、正在认真编织的老者。他面容平静,神情专注,身后的木门与青砖墙仿佛诉说着百年风霜。街道上方悬挂的红灯笼与纸伞为画面增添了传统节庆的氛围,也强化了视觉引导,使观者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于老者的双手。这幅作品捕捉了劳动的庄严与时间的温度,是一曲关于技艺、手工与岁月的低吟浅唱。

三幅作品分别从青年、劳工与老人三个不同年龄段切入,以民族、迁徙与手工三种题材并置,共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文化维度。这不仅是时间的交错,更是文化肌理在现实生活中流动的轨迹。摄影师钟新兰以细腻的观察、精准的构图和极富温度的色彩语言,赋予这些日常场景以诗意与厚重感,展现出浓烈的时代人文情怀。

整体而言,这组作品是一次穿透生活表层、直击人心的视觉叙事,它让我们在静默凝视中,重新理解中国乡土的深情与韧性,也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珍视与思考。摄影不只是记录,更是传承、表达与连接。这组作品正是这一使命的动人体现。

本刊编辑: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