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沈一帆
介绍:
九州摄影签约摄影师 国际摄影家联盟(GPU)会员 荣获2025第八届手机摄影大赛银奖; 2025 第二届“华诞杯”摄影大赛十佳摄影师; 2025年第2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入展8幅作品; 2025年第3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第二届厦门影像艺术周入展7幅作品; 2025“魅力中国”中国-土耳其摄影交流展入选; 2025 美丽中国·百名摄影师作品全球巡回展入展2 幅; 2025 中国·张家界第三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报名展入展2幅; 2025年新加坡怡丰摄影国际摄影奖巡回赛APAS金牌; 2025 年塞尔维亚目镜(OCULAR)国际摄影大赛入围。 2025 第五届“天府之国”国际摄影巡回赛入围沈一帆,生于江苏常熟。求学旅程虽多波折,却磨砺出一份独到的洞察力。从高考的失意到博士的荣光,足迹遍布无锡、南京、长春,远至纽约、曼谷等地。2015年,踏入吉林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的大门,硕士帽下,毕业后选择留校执鞭,赢得师生一致的赞誉。对生活满怀热爱,对捕捉光影之美情有独钟。自幼便对摄影抱有浓厚兴趣,艺术的殿堂更是让我的技艺日臻完善。

特等奖获奖作品《紫色琴湖》
作品点评:作品《紫色琴湖》中,摄影师沈一帆把握夜景的光影魅力,利用蓝紫色的灯光与建筑轮廓构建画面,喷泉的线条与电视塔的竖向形态形成“曲与直”的视觉对话,水面倒影拓展了空间层次,传递出城市夜景的艺术化与梦幻感,尽显城市景观摄影的创意表达。

《异世浮生-1》

《异世浮生-2》

《巴基斯坦小伙》

《农场教室》

《田园之歌》

《喂鸟》

《真实的幸福》
本刊评论:
摄影师沈一帆:镜头中的城市律动与人文温度
摄影师沈一帆的这组作品,深入探索了城市、人文与自然的多元维度。他以独到的技术实验和细腻的情感捕捉,将城市的喧嚣、人像的神韵、田园的静谧一一凝于镜头之中,每幅作品既彰显视觉个性,又蕴含情感深度,充分展现了他对摄影创作的独特见解。《异世浮生》:沈一帆大胆采用慢门摄影技巧,通过延长曝光时间,将城市人流处理成虚实交织的动感虚影,与静态的建筑结构形成“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冷调的蓝紫色光影为画面营造出超现实的异世氛围,既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律动,又传递出都市人在快节奏中的浮生感,尽显创意摄影的技术张力与思想深度。
《巴基斯坦小伙》:他运用黑白人像摄影的经典手法,借助窗边的侧光勾勒人物轮廓,明暗层次突出了面部的质感和神态的生动。简洁的黑白色调剥离了色彩的干扰,使观者聚焦于人物的情绪表达,传递出跨文化个体的鲜活个性,彰显人像摄影的肖像表现力。《农场教室》:沈一帆以纪实构图记录场景,利用自然光的明暗对比构建画面层次,草编帽、木椅与黑板上的农耕知识形成视觉关联,传递出农场教育的质朴与在地性,尽显纪实摄影的场景叙事能力。
《田园之歌》:通过大场景构图展现田园风光,将人物置于广袤的绿色田野与壮阔云景之间,形成“小与大”的视觉反差。蓝天、白云、绿地的色彩交响传递出田园的宁静与生机,尽显自然景观摄影的意境营造能力。《喂鸟》:他采用逆光构图,让黄昏的暖光为画面镀上诗意滤镜,人物与飞鸟的动态、湖水的波光形成互动,前景的树枝框架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传递出人与自然共处的温馨瞬间,尽显生活纪实的情感穿透力。《真实的幸福》:聚焦人文纪实的情感内核,采用中景构图捕捉人物的互动瞬间,鲜艳的民族服饰与质朴的生活场景形成色彩与质感的碰撞,人物的笑容与肢体语言传递出真挚的幸福感,尽显人文摄影的温度与感染力。
《紫色琴湖》:沈一帆把握夜景的光影魅力,利用蓝紫色的灯光与建筑轮廓构建画面,喷泉的线条与电视塔的竖向形态形成“曲与直”的视觉对话,水面倒影拓展了空间层次,传递出城市夜景的艺术化与梦幻感,尽显城市景观摄影的创意表达。摄影师沈一帆的这组作品,堪称城市律动与人文温度的精妙对话。他在多样化的题材中,展现了对技术、情感与叙事的娴熟驾驭。其作品不仅蕴含创意摄影的实验精神,亦兼具人文纪实的真实质感;既呈现城市景观的宏大叙事,又细腻捕捉生活瞬间的微观细节。
本刊编辑:张允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