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祥宁
介绍: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理事 四川省摄影道德建设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站常务副主编(主持工作) 摄影作品《科幻是什么》荣获四川省第十九届摄影艺术展创意类金奖; 摄影作品《科学边界》入选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团体会员单位联展。 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其摄影作品多次在《中国摄影报》、影像中国网、西南六省摄影联展、平遥国际摄影展中入选。

金奖获奖作品《印度洋之渔风——高跷钓鱼的渔夫》
作品点评:这幅作品画面采用黑白影调,摒弃色彩的干扰,使观者的目光集中于线条、光影与人物动态之上。粗犷的礁石、翻涌的海浪,在黑白灰的层次中,更显力量感与野性。高跷的木杆以简洁而有力的线条直插水面,撑起渔夫的身形,与波涛的曲线、礁石的棱角相互碰撞,构建出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构图。

《印度洋之渔风——鱼类分拣》

《印度洋之渔风——清洗》

《印度洋之渔风——送往晒场》

《印度洋之渔风——劳作的一家》

《印度洋之渔风——渔村收来的鱼》

《印度洋之渔风——买卖关系》

《印度洋之渔风——等待》

《印度洋之渔风——卖完回家的渔民》

《印度洋之渔风——尼甘布渔场的乌鸦》
本刊评论:
定格印度洋畔的渔猎史诗
王祥宁的这幅作品,宛如一帧凝练的民俗史诗,将印度洋沿岸高跷钓鱼的独特场景,以极具张力的画面生动呈现。
渔夫的姿态是画面的灵魂所在。一人端坐高跷,手持钓竿,身体与钓竿形成富有韵律的弧线,仿佛与海洋进行某种静默的博弈;另一人或坐或立,在稍矮的木杆上,姿态松弛却又不失专注。他们的服饰、头巾,在黑白影调的映衬下,纹理与褶皱被细腻刻画,传递出生活的质感与地域的独特风情。
王祥宁精准捕捉到渔夫与海洋互动的瞬间,海浪的动态、钓竿的弧度,都被定格于画面之中,仿佛能让人听到涛声与渔线划破水面的轻响。他以黑白的纯粹,剥离了多余的视觉元素,将高跷钓鱼这一古老渔猎方式的惊险、智慧与人文温度,浓缩于方寸画面之中,使印度洋畔的渔风跨越时空,直抵观者心底。
本刊编辑:张婧